python海象语法
在我的工作当中,无意间接触到了一个别人写的一段代码,像这样:if (n := len(a)) > 10:,凭借我的直觉,我能够轻易的读懂这段代码,但是我却从来没见过,于是我搜了一下,才知道这是python3.8的新语法,叫做海象语法,因为冒号像眼睛,等号像牙齿,所以被成为海象语法。
海象语法
官方给出了几个案例:
1 | # 赋值表达式有助于避免调用 len() 两次 |
在原来的python语言当中,需要判断的时候不能够将表达式赋值给变量,因此在进行判断操作之前,必须首先对判断变量进行赋值,而海象运算符使用得当可以极大程度的减少对于冗余代码的使用,免去过多的赋值操作。
总结
该写点什么,还是算吧!
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采用 CC BY-NC-SA 4.0 许可协议。转载请注明来源 念念不忘,必有回响!










